查看原文
其他

到底为了什么||智慧树

2017-06-15 智慧树 星月文园


到底为了什么

文||智慧树


十年寒窗苦读,只为一跃龙门。这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一辈对子女的期待,又何尝不是农村的孩子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?妈妈信算命的,在我读高中时,有个算命的说,我们家要出三个吃“商品粮”的人。我爸是国营供销社主任,哥哥是要接班的,这样就已经有两个吃商品粮的了。我和弟弟都在上高中,面临着高考“过独木桥”。我的成绩好,学习努力。弟弟也很努力,还提出了 “一天一个鸡蛋,用来补充营养”的要求。当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,我如释重负的长出一口气。其实,我更清楚我考大学的目的是什么。很简单,但是很现实。


在我们村有两口井。一口井有点儿远,途中要走四个60度以上的坡;井口很大,没有辘轳。提水要用勾担(挑水的工具)勾着水桶左右摆动,一不小心桶就掉进井里了。所幸井不深,大人们有办法捞出来。只是有时站在井边会头晕,有种要掉进井的感觉,这让我至今想起还会浮想联翩。另一口井近一些,但是井很深,还有一个很大,很沉的辘轳,小孩子驾驭不了的,因此那里是孩子们的禁区。


我学挑水那年是十岁,个子矮,上坡是很难的一段路,双手紧紧地抱着勾担,以减小对肩膀的压力;不小心前桶亲吻了大地,就会控制不住的后仰,左脚拌着右脚,摔倒是常用的事,桶翻了,水洒了,腿流血了,委屈的泪水奔涌而下。哭过了,站起来,重新来到井边。要不怎样,总不能空桶回家吧。即使这样的往返,到家时也只是两半桶水。家里的水缸满了,干活的家人回来了,喝着清冽的井水,洗去一身的疲惫。妈妈开玩笑的说:“我的女儿长大了,会挑水了。”可我却禁不住的哭了,大人用三次能注满的水缸,我却用了六次,还遍体鳞伤的,容易吗?我恨挑水,可又不得不去做。妈妈说,城里人不用挑水,都是用的自来水。那时我就有了目标:我要考上大学,再也不挑水了!


那时的农民不打工,整天的在地里劳作。播种,松土,施肥,薅草。夏天到了,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,把小麦由绿烤黄了,学校就放假了,俗称麦假。有男劳动力的家庭,孩子们是幸福的,可以借机玩耍。可我的爸爸有工作,没时间干活,也没经验,农活还要赶时间,因而只有妈妈带着我们从早到晚的忙碌。割麦,捆绑,拉回麦场。妈妈要强,远近的地都精心照顾着,年年都是丰收年。沉甸甸的麦穗看着喜人,可要运回家,对我们来说,可谓是大工程。看着我们晒红的肩膀,流淌的汗水,似乎是有些内疚吧,尽管自己已经很累了,却在鼓励着我们,表扬着我们,尽最大的能力干着一切。一个女人家,学会了男人应该干的活儿。过份的透支,累垮了妈妈:腰弯了,腿瘸了,皮肤粗糙了,头发花白了。颗粒归仓时,我们有收获的喜悦,更有完成任务的轻松。夜不能眠时,我就想:这是我要的生活吗?不,决不!


当一个哑巴亲戚拉着我的手,羡慕的抚摸时,我想到了我的妈妈:谢谢您,妈妈,是您用您那长满老茧的双手换来了我的双手的光滑,换来了别人的赞美,妈妈,您才是最值得赞美的人!


如今,农村人也用上了自来水,用上了收割机,大多数农民从田地里解放了出来,可又踏上了打工的征途。留守的儿童,空巢的老人,匆忙的脚步,孩子的追赶,无奈的泪水,一切的一切,是在证明社会在发展吗?人呀,到底是为了什么?

作者简介

        智慧树,原名袁雪红,河南许昌人。世间万物,在不同人的眼中,有着不同的意义;在不同的心态下,也会应和出喜怒哀乐来。对于有些人,有些事,有些物,会突发出许多感想来。偶尔也会随笔记下心中的感想,抒发一下或喜或忧的心情。


往期回放:

你准备好了吗||智慧树

【散文】感动无处不在||智慧树



约稿事项说明:星月文园是展示个人才智的一个文学平台,致力于服务业余文学爱好者和写作新手,以务实、诚挚、严谨的态度做好平台事务,平台将利用空闲时间为业余文学爱好者发布原创精短诗歌、散文、小说等,作者获得的赞赏归作者所有。所投平台文稿要有正能量,禁止剽窃他人的作品,文责后果自负。

投稿邮箱:1026535990@qq.com.

编辑微信号:ynds1314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